參考消息網7月4日報道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2日發表題為《研究人員著手解決中醫的“失譯”問題》的文章,文章內容如下:
  今天西方有數以百萬的人利用中國的傳統醫學,包括針灸、草藥、推拿和營養療法。然而只有少數教授中醫的美國學校對學生有中文訓練的要求,而且迄今為止僅有很少的中醫文獻被翻譯成英語。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東西方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稱,鑒於這些文獻中語言和概念的複雜性,需要有準確和高質量的翻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該中心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包含了對中醫翻譯相關問題的詳細討論,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教育工作者、執業醫師、研究人員、出版機構及翻譯人員在更為準確和全面理解的前提下對中醫文獻進行評估和消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來自斯裡蘭卡的醫生在中國醫生的指導下學習中醫拔火罐。新華社記者陳飛攝
  項目主要負責人、論文作者許家傑是東西方醫學中心的主任。他說:“論文的發表旨在增強眾多中醫翻譯相關人員的意識。”這份論文題為《中醫文獻翻譯芻議》,由UCLA的一個團隊研究和撰寫。該團隊包括一名醫生、一名人類學家、一名中國問題學者和一名翻譯。該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綜合醫學雜誌》網絡版上。
  論文作者持照中醫執業醫師索妮亞·普里茨克(中文名彭曉月)和中國問題學者張翰墨希望,該文獻的發表將會促進同行之間的交流,為全面、準確的中醫翻譯的出現起到作用。
  論文強調了中醫文獻翻譯中的多個重要問題,包括中醫翻譯的歷史、什麼樣的人能成為理想的翻譯人員以及其他與翻譯相關的具體問題,例如在考慮目標語言的同時把翻譯的著重點放在源文件語言上的細微斟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2年12月17日,“洋大夫”白冉旭在嚮導師蔡聖朝請教中醫針灸知識(2012年2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攝
  論文還涉及了專門術語、特定時期的語言和文風以及歷史和文化背景。例如,取決於歷史背景和語言用法,某些翻譯可以考慮西方科學讀者的理解而進行變通,也可以採用某種較為自然和靈活的語言風格。論文作者指出,有時候為了方便在傳統中醫術語與生物醫學診斷之間建立聯繫,同時給出直譯和意譯兩種譯文——例如風火眼和急性結膜炎——是一種有益的做法。
  論文的最後部分呼籲展開進一步的討論和行動,特別是在開展國際協作方面,以促進更為嚴格的中醫教科書翻譯指南的問世。
  【延伸閱讀】
  日媒:中日韓就中醫“國際標準”起爭執
  2014-01-07 08:04:42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3年7月23日,在岷縣永星村,當地醫護人員熬制中藥湯,為災民治療腹瀉和感冒。新華社記者 張錳 攝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道 日本媒體稱,在2013年5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專門委員會在南非德班舉行關於制定東亞傳統醫學標準的會議。中國代表在會議上說:“我們的做法當然應該成為國際標準。我們有中醫的歷史,而且約160個國家在使用我們的標準。”
  日本《每日新聞》1月6日報道指出,雖然日本的“漢方”和韓國的“韓醫”與中醫學同源,但各有各的發展路徑。2009年,中國在ISO組織建議就此制定統一標準,以確定藥材品質、醫師教育和診斷方法等。中國還想在上海設立ISO在傳統醫學領域的秘書機構,並主導相關國家的討論。
  報道稱,自幾年前該專門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開始,爭執就已經出現。針對中國試圖將其標準作為國際標準的企圖,日韓兩國與中國的對立趨於錶面化。即使向中國陳述反對意見,也會被中國無視。中國試圖按照自己的設計推進討論進程,並無視國際規則。這受到歐美等重視規則的國家的反對。
  報道指出,鑒於多國的反對,此後的討論有所改善。自第二次會議開始,為加深討論而設置了5個工作組。日本代表認為:“應當在制定標準時儘量避免對於在相同文化圈內不同國家利益的損害。”對此,中國代表也持傾聽的態度。
  報道稱,對於漢方的國際標準化一事,日本也面臨困境。日本與韓國自一開始就反對國際標準化。參加會議的日本代表團成員、東京有明醫療大學副教授東鄉俊宏說:“漢方是在與中國相異的道路上發展而來的。術語、診療方法和處方都不一樣。如果推行標準化,對日本的影響將會很大。”如果因違反國際標準而被有關方面向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日本將可能被迫修改藥物規格和國內標準。
  報道指出,中國藥材和保健食品在世界上流傳甚廣,其中不乏粗製濫造品。日本漢方的藥材有83%來自中國。如果放寬國際標準,日本將更難以獲得優質的原材料。實際上,英國政府部門曾於2013年對消費者提出警告說:“未受承認的中藥可能含有高比例的水銀等有害物質。”
  報道稱,日本是傳統醫學較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因此也有必要回應歐美國家消費者關於“制定國際標準”的聲音。在專門委員會會議上,日本對於中國主導的議案提出異議,並希望修改議案。一位日本代表團成員說:“只要漢方仍然以與中國相似的原材料進行生產,就無法避開這一問題。”
  【延伸閱讀】
  中國傳統醫學受俄羅斯人追捧
  2013-12-04 11:00:16
  新華網哈爾濱12月4日電(記者王君寶)近年來中國傳統醫學愈加受到國外關註,與中國有綿長國境線的俄羅斯便是中醫的“粉絲”代表。在黑龍江省許多中醫機構內,遠道而來的俄羅斯朋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中醫手段對我的中風後遺症很有效,我已經在這裡持續治療一個月了。”在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中心,來自俄羅斯南薩哈林斯克市的亞歷山大抬起手說道。
  在該中心病房內,不時有俄羅斯患者結伴前來問診,金髮碧眼在這裡早已不是新鮮面孔。醫院副院長唐強介紹,目前春秋兩季康復中心每天接待的俄羅斯患者約50位,冬季每日也有數十人。在兒童康復部,俄羅斯患兒已經占到全部患兒的80%。
  “很喜歡這裡,過去我的女兒無法自主抬頭,現在能坐能站。”與丈夫一同來為女兒治療的塔莎,每年都會舉家來此接受中醫療法。
  中國許多景點內的中醫療養院也是俄羅斯游客的必到之處。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工人療養院的工作人員介紹,該療養院在旺季每日要接待1000多位俄羅斯客人,冬季每日也有約400人在此接受中醫療養。
  據瞭解,俄羅斯人目前接受的中醫療法以針灸、推拿、刮痧、電療等為主。“與西醫截然不同的診治也能吸引俄羅斯、烏克蘭、瑞典等十多國的病患前來就診,主要因為中醫針灸可以疏通血脈,再結合其他中醫診療方式,對腦癱在內的許多疾病治療效果較好,所以受歡迎。有的俄羅斯患者一年前來問診8次。”唐強說。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解剖教研室主任薑國華介紹,在俄羅斯已有很多當地醫生開辦的中醫診療機構,目前大學已與俄方進行合作,為俄羅斯醫生定期開設中醫學習班。
  (原標題:美媒:美國學者嘗試解決中醫“失譯”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55opal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