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退休職工張女士在某銀行儲蓄所存款時,在業務員推薦下花40萬元購買了一款理財產品。卻沒想到,這款理財產品竟然是中意人壽的“中意智尊理財投資連結保險”。5年內想退保,要損失高額的手續費,等待五年後的結果卻是大幅虧損。到今年9月,賬戶里只剩下17萬多元。(10月8日《北京晚報》)
  存單變保單、高收益產品變成高風險理財、銀行人員私自銷售的信托、“地下私募”等等是老年人常常遇到的陷阱。
  保險特別是那些繳費年限長的投連險,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年齡大了,一旦交了,要連續交滿繳費年限,急用錢時,中途退保要損失高額費用,更何況有些險種風險很大。如果老年人瞭解險種,不一定會買。現實生活中,在銀行賣保險,銷售人員往往沒有詳細為老年人介紹產品的情況,比如風險、收益、繳費期限、退保等條款,多是強調產品的高收益。本來,銷售人員應該把最大的風險告訴客戶,相反,銷售人員卻是把最佳收益告訴客戶。本來,銷售人員應該把最合適的產品推銷給最合適的客戶,實際上,銷售人員卻是把抽成最高的產品重點推銷給客戶,而老年人恰恰是最容易被推銷的客戶。雖然這種“蒙”的作法讓不少老年人“被保險”,但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讓金融保險業的口碑嚴重受損。
  對於成年人來說,不同年齡階段的群體抗風險能力不同,隨著中年人慢慢變老,抗風險能力逐步下降。老年人的資金不同於年輕人,老年人的錢是養命錢,要養老、要防病、要急用。首先考慮的是流動性,而不是高收益,在安全性、流動性好的前提下,再考慮增加收益率。
  如今,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保險險種、信托產品還有五花八門的金融創新產品,如白酒收藏理財、碳排放權理財產品、農產品理財、P2P平臺等,就算年輕人也不一定能深諳其道。在購買的時候,這些新產品合同條款好幾頁,很多人沒有認真去讀去瞭解,就算讀了也一知半解,更多是依賴銷售人員的介紹。老年人知識陳舊,對於新的理財產品不瞭解,對金融專業俗語更不明白,在不明就理的情況下往往容易上當。
  對於老年人來說,建立一個安全的投資組合非常重要。在這個組合當中,現金和穩健的投資要占大部分的比例。在確保大多數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少量投資風險較大的品種如股票型基金等。首先要保持一定的現金比例,隨時可以支取的,以備急用。在投資的時候要戒貪,不要被所謂的高收益所吸引,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可以考慮安全穩健的產品比如國債、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在做銀行理財時,要看清合同條款,要選擇那些投資於債券、信貸類資產的產品及保本收益產品,規避那些結構性產品,規避那些銀行代銷的產品。在購買產品前,做好咨詢工作,跟自己身邊所認識的專業人士咨詢一下,跟自己的兒女或親戚朋友商量一下。
  文/陳王偉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老年人理財需謹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55opal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